IoT時代的美的與海爾:形相近、意相遠
來源:國菱編輯部
時間:2018-05-02
美的和海爾,一南一北,是中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兩家家電制造商,在響應變革時,同樣主動、積極且引人注目。
2018年上海家電展(AWE),兩家公司展區龐大,均有大動作,就在同一天,美的發布“人機新世代”的新戰略,準備以大數據和AI為驅動,“賦予產品、機器、流程、系統以感知、認知、理解和決策的能力”,素來低調的創始人何享健親自出席。
海爾則找來百度總裁陸奇助陣,宣布兩家在家居設備的“連接”、“理解”與“喚醒”三個層面展開合作,加速智能戰略的落地,同時,海爾發布“4+7+N”全場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,宣布2018年將在全國布局超過6000家智慧家庭體驗店。
兩家公司“家電制造商”的印記根深蒂固,但是,進入物聯網(IoT)時代,其雄心均遠不止于此,只不過,已然有些“形相近、意相遠”的意味。
形相近:智慧生活+智能制造
就產品定義以及可拓展的商業場景,美的、海爾不止堅信智能時代的未來,更有著全方位的布局。
在“人機新世代”的描述中,美的希望“讓被動服務的變成主動服務,最大限度消除人機交互之間多余的載體”——比如APP。
互聯互通、主動服務、用戶體驗等,同樣是海爾產品戰略的關鍵詞,其率先在行業推出開放式的U+平臺,各種智能設備可以此實現互聯互通,后推出“云端大腦”,以人工智能等技術方式,賦能各種智能設備由“被動”服務轉向“主動”服務,感知用戶行為。
有意思的是,兩家均未將智能局限在產品端,更看到了智能化在制造端的巨大價值,紛紛下注“工業互聯網”,著力于在內部構建互聯的生產網絡和供應鏈協作平臺,實現需求側和供給側的無縫對接,
兩家著眼的,是一個全場景的智能時代,同步發力產品端和制造端,追求將數字化“武裝到牙齒”,一樣有著“雙輪驅動”布局,并正創造實際的商業成果,只不過,美的提“智慧生活+智能制造”的“雙智”戰略,而海爾則強調“U+智慧生活平臺和COSMO智能制造平臺”相結合。
意相遠:硬科技VS微組織
美的和海爾,固然有著相似的愿景和布局上,但是,兩家發力的側重點和路徑,則有明顯的不同。
借助庫卡的并購,美的事業版圖完全跳出家電的范疇,尤其在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領域,成為核心玩家。從2017年開始,其明確定位于一家全球性科技集團,“科技”成為其所有動作的核心關鍵詞。
美的已全面打通包括機器人、自動化生產、物流、工業服務等全產業鏈,擁有完整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,在其憧憬的“人機新世代”,服務目標不只是家庭,更有著向B端(Business)輸出解決方案的雄心壯志。比如,其機器人業務,正拓展智能制造、智能物流、消費者與智慧家居、機床和康復與醫療五大關鍵領域,云計算服務業務“美云智數”已擁有長安汽車等數十家大型客戶。
相較而言,海爾更關注組織和管理領域的創新,尤其是管理層力推的“人單合一”。 “人單合一”將企業結構轉變成風險型創業企業集合體,而海爾平臺已連接超過2000家來自全球各地的小微,每家小微的領導人如同CEO一樣擁有”做出決策、雇傭員工、擁有分配的權力”。
據公開資料,COSMO平臺模式已在農業、服裝業、鋼鐵等12個行業、11個區域進行復制,平臺上持續進行交互注冊的企業390萬家,以此平臺實現大規模定制式轉型的企業有3.5萬個,且已有淄博COSMOPlat建陶產業基地等轉型樣板。張瑞敏認為,物聯網時代會是“生態圈的競爭”,智能戰略布局核心是U+、COSMO兩大平臺,這預示著,海爾可能更側重于生態圈的打造與運營。
事實上,兩家呈現的差異,只是戰略重心有所不同,并不代表在各自突出的領域無所作為,比如,在美的平臺上,同樣開始匯集供應商組織協作。萬物物聯、人機協作的時代只是剛剛開啟,無論采取何種路徑,先行者的嘗試,均能為后來者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發。